信用知識
要建立健全社會信用...
誠信,讓制度和行為...
誠信對企業的重要性...
誠信缺失成為中小企...
從品牌的興亡看誠信...
對信用一般性意義的...
企業誠信考量社會責...
信用管理
國際信用管理的實踐...
企業家如何堅持誠信...
企業信用管理制度包...
完善企業信用管理的...
信用管理定義、意義...
信用管理與信用服務...
重要文件及黨和國家...
典型案例
寶鋼不折不扣講誠信...
碧生源加強企業領導...
誠信打造醫藥企業旗...
誠信生存之本 創新...
誠信樹人品 創新出...
從蒙牛誹謗門看企業...
從三鹿事件看企業誠...
信用數據采集與使用法律規范
規范信用數據的采集與使用是征信法律制度的重要內容。根據征信對象的不同,征信可以分為個人征信和企業征信。個人征信就是征信機構把分散在不同授信機構、司法機構、行政機構等能反映個人償債意愿的信息(信用記錄),集中到一個或若干個數據庫中,并對這些數據進行加工、使用的經營性商業活動。它包括對個人信用信息的采集、利用、提供和管理。企業征信是指受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委托,通過采集、加工企業信用信息,提供關于企業信用狀況的調查、評估或者評級報告等征信產品的經營性活動。
個人征信和企業征信都涉及信用問題、貸款問題和風險問題,也都面臨著信用和風險評估,但這兩者之間有很大的不同。從法律角度而言,兩者最主要的區別在于個人征信與企業征信對被征信對象的保護標準不一樣。個人征信對個人信用數據如果處理不恰當的話就有可能會侵犯個人的名譽和隱私;而企業征信則可能會對數據主體的商業秘密造成侵害,而對自然人隱私權的保護與法人的商業秘密的保護存在著非常大的區別。企業的商業秘密較之信用信息是較為容易進行區分的,在企業征信過程中,涉及法人商業秘密的信用數據,征信機構無權進行采集,因此,其信用數據采集范圍較之個人征信更為明確、確定。在個人征信過程中,有許多信用數據既屬于個人隱私的范圍,又是征信業必須采集的重要數據。例如,個人在商業銀行中的存款數額、資金的流動狀況和貸款的清償情況,現代法律一般認為屬于個人“金融隱私”(Financial Privacy)的范疇,商業銀行不得隨意泄露,否則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但個人在商業銀行中的這些數據,又是個人征信活動的重要信息來源,將直接影響到個人信用的評定。因此,征信法律制度主要是規范個人信用數據的采集和使用,從而保護個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